2009-2010广东省汕头英华外国语学校《文化生活》模块考试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5910字。
2009~2010汕头英华外国语学校高二必修三
《文化生活》模块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徐悲鸿是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艺术大师。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徐悲鸿艺术风格的形成和艺术成就的取得,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了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对文化创新途径的正确理解是( )
①批判传统,独领风骚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 )
①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是各个民族牢固不变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③是民族成员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
④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在古代中国,人们把理想的社会称为“大同”社会。追求“大同”,曾是一些理想家毕生奋斗的目标。孙中山“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就带有明显的“大同”痕迹。从“大同”到“天下为公”属于传统文化继承中的________继承。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5、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弟子三千,七十二贤”,扩大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这表明( )
①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教育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源泉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④教育在人才培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D. ②③④
6、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这段文字所强调的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 )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异彩纷呈 D.丰富多彩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回答7-12题。
7、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伟大民族精神。其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艰苦朴素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8、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
①团结统一 ②爱好和平 ③勤劳勇敢 ④尊老爱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
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