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建陵中学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选修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7310字。
建陵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政 治(选修)
命题、审校人:薛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④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2.至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 )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辨证关系问题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
4.埃及胡夫金字塔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冀将在他的头上降临。”令人生畏的铭文从哲学上看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5.2009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第一次划清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线
③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面对日益减少的森林面积,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有识之士发出“绿色可以没有我们,但是我们不能没有绿色”的呼声,这呼声蕴含的哲理是()
A.人类必须服从自然 B.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基本前提
C.人类可以利用但不能改造自然 D.自然界先于人类存在
7.下列事物不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
①日月星辰 ②马克思主义 ③亭台楼阁 ④工作计划 ⑤动植物 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⑦工程设计方案 ⑧电磁场 ⑨法律和法规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⑦⑨ C.①②③⑦⑨ D.②③④⑦⑨
8. 为了缓解北方旱情,借助2月下旬的冷湿气流,我国北方各省市纷纷采取人工降雨。人工降雨是利用云层中的水汽,人工创造成雨条件,形成降雨。这说明 ( )
A、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
B、人们可以创造规律利用大自然
C、人们可以根据意愿改变规律趋利避害
D、人们可以根据自然规律改变条件为人类造福
9.用现代动画技术制作的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获得了上海炫动卡通卫视2008年度收视排行的年度特别奖,同名动画电影
也取得了高达8500万的票房。喜羊羊这个形象 ( )
A. 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B. 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
C. 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
D. 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
《孙子兵法》云:“投之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项羽据此破釜沉舟,大破秦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上,痛失街亭。
10.两个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是根据《孙子兵法》中的同一种计谋作战,但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结果,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有不同的反作用
B.同一种意识对客观事物有不同的作用
C.只有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才能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D.经验主义是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
11.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禾而无济于事,谓之杯水车薪。如今在一些地方,通过新技术,只需一瓶矿泉水的水量,就能使一辆汽车洁净如新,不妨称之为“杯水车新”。“杯水车新”启示我们 ( )
①要重视意识的能动性,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③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创造条件,实现矛盾双方的转化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有“遥看瀑布挂前川”之句,后人评述此句的意境全在“挂”字之上。因为此字体现了 ( )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 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
13.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实践的 ( )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社会历史性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