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一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8500字。
福建省泉州一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思想政治(文科)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2 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52分,答案填涂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1.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这种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两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强调防守、和平。这表明
A.文化是对特定的经济的反映 B.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反作用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平等、自主、独立,不刻意追求高学历、好职业,使美国人能较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听话、成绩好、多才艺,将来有出息、有份好工作,使教育子女成为许多中国父母的负担。从中美两国教育子女的差异中可以看出
A.文化差异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优劣
B.文化氛围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
C.文化传承决定了人们的实践方式和思考方式
D.文化环境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3.“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但地球不会因成为“地球村”而拥有完全一致的价值观。这主要说明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点
C.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性 D.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冲突越演越烈
4.2009年福建高考考试说明规定,语文作文“每错一个字扣一分,重复不计”,这体现了国家对规范汉字的高度重视。国家重视规范汉字
① 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 ② 有利于提高我国学生的母语水平
③ 加重学习负担,不利于文化创新 ④ 有利于促进人们思想文化的交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文化的内容;在清明节提倡植树来缅怀亲人与先烈;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团圆;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幼等。下列对上述主张的价值判断正确的是
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应保持不变
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
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D.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只有彻底改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6.近十年来,尽管两岸关系艰难曲折,但面对天灾,两岸同胞总能共同面对。1999年台湾“9· 21”大地震、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及2009年台湾南部特大洪灾,都将作为两岸携手共进的生动样本载入史册。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感情
① 表明了传统文化是联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
② 表明了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 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 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7.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唐诗一—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中国古代文学灿烂成就的历史画卷。这幅画卷生动直观地体现了
A.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B.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是是凝固的艺术
C.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是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D.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8. 有一首歌中唱到:“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她。”“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是
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②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③ 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2009年春晚“一炮打红”的小沈阳是沿着二人转的道路走上春晚舞台的,二人转这种艺术形式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的特征 B.独特性的特点 C.区域性的特点 D.民族性的特点
10.中国茶史入神话,万里驼队连亚欧。某地茶博物院展示了中华民族及世界其他国家各具特色的饮茶风情、现代茶艺、茶与诗、茶与书画、茶与健康及茶业科技等,是一处茶文化“大观园”。这表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D.世界文化具有普遍性
11.下列诗词格言不能直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位卑未敢忘忧国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于丹成功地把《论语》以通俗的形式翻译给公众而走红。回答12—13题。
12.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栏目以其“大众口味、学者品位”解读《论语》。对于丹的解读,有人认为,这是把庙堂之中晦涩难懂的东西通俗化以示大众,是好事;也有人认为,这是把中华经典文化简单化,将贻害无穷。对文化活动的不同看法体现了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批判与继承相结合 D.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统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