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政治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53小题,约8360字。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政治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共50题,非选择题共3题。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卷Ⅰ(选择题 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发展改革委员会五部委发布的《促进扩大内需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实施方案》,采取财政补贴方式,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回收的旧家电和旧汽车
A.仍是商品,因为它们还在进行商品交换
B.仍是商品,因为国家财政补贴回购
C.不是商品,因为它们已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
D.不是商品,因为回收中没有坚持等价交换原则
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是《醉翁亭记》中的名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从经济生活角度看
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B.商品的精神属性比物质性更重要
C.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交换价值D.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属于商品的使用价值
3. 2012年5月份,教师老王刚领到4200元绩效工资,就在商场购买了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100元,实际支付80元。在这里,100元、80元分别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A.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4. 经济学上有个古老的原理叫“劣币驱逐良币”:在铸币时代,当那些“劣币”(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进入流通领域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良币”(足值货币)收藏起来。结果,市面上“良币”越来越少,“劣币”越来越多。“劣币”之所以能驱逐“良币”,主要是因为
①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②货币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
③交易双方更加关注的是货币的购买力
④“劣币”作为一种价值符号,能够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 货币最早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
①纸币容易产生,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
②使用纸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
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
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 设变量Δm=p/q(p为流通中货币需求量,q为流通中实际货币发行量),M国2011年前三季度Δm在区间(0.5,1.5)间变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Δm从0.5向1变动,说明该国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B.若Δm从1向0.5变动,说明该国通货紧缩情况好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