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十九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二政治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6260字。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2×25=50分)
1、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与“两个对子”对应正确的是
①理在事先一一断章取义 ②气者,理之依也一一心外无物
③掩耳盗铃一一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一一刻舟求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10月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据此回答2-3题。
2.瑞典文学院给莫言的评价:一个文风魔幻现实主义、满是乡土气息、融汇历史和现实的作家。莫言的魔幻不仅来自西方现代主义,也来自中国古典文学。莫言曾经自称为“妖精现实主义”。《生死疲劳》、《酒国》里的妖魔鬼怪,与《西游记》、《聊斋志异》的古典传统是密不可分的。这告诉我们
①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改造世界的具体形式②实现创作主题的意图,需要摆脱艺术创作规律的束缚 ③既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艺术整体化[]
④艺术世界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3.莫言获奖后对凤凰卫视表示:同样一部小说,张三认为是黄金,李四认为是马粪,不能说说是马粪的人就不对。所以谁说谁有多了不起,谁说谁多差根本没有必要认真。评判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别人说这个作家怎么样,而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你自己会得出结论。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4、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①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②墨守成规、刻舟求剑
③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④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5、 “你最痛苦的时候,窗外有小鸟在快乐地歌唱”,这句格言的哲学寓意是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世界的本质是客观的
C.人的尊严在于思想 D.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6、漫画中的左图是一副老妇人头像,把这幅画转动180°,则变成如右图的一名美少女。这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B.对事物的认识判断受人的知识构成的影响 C.人们的认识受多种条件的限制
D.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谬误
7、亚洲有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但现代人如何在亚洲大陆出现,他们又是如何进化的,科学界对此还知之甚少,因此,科学家在这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2012年3月,中澳科学家在云南发现了距今1万年前“马鹿洞人”。专家认为,“马鹿洞人”可能代表东亚地区一种未知的已灭绝的古代人群,目前正在进行确认。这说明
①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④实践是获得真理的唯一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8、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国画创作的这一特点表明
①画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
③意识的形式与物质的内容达到了有机统一 ④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A.①④ B.③④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