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四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10/26 9:35:5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3题,约14290字,有答案解析。

  赣州市四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政治试卷
  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 读西方哲学是很难接触生命的学问的。西方哲学的精彩是不在生命领域内,而是在逻辑领域内、知识领域内、概念的思辨方式中。所以他们没有好的人生哲学。-----牟宗三《关于生命的学问》。你认为我们在学习哲学时应该:
  A. 体察人生之道,生命之道,不应该纠缠于逻辑问题和科学问题
  B. 中西方哲学都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都要学习和掌握
  C. 把探索世界的本质作为追求,用于解决我们遇到的具体问题
  D. 看到中西方哲学各有侧重,但其源泉和任务是相同的
  【答案】D
  【解析】
  西方哲学的精彩是不在生命领域内,而是在逻辑领域内、知识领域内、概念的思辨方式中。所以他们没有好的人生哲学。我们在学习哲学时看到中西方哲学各有侧重,但其源泉和任务是相同的,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适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排除;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B是错误的;哲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不是解决具体问题,C是错误的。
  2. 古埃及人相信他们死后会到死后世界去。他们认为身体是灵魂的容器,灵魂每天晚上会离开自己的身体,早上再回来。他们同样相信死后灵魂会复活,必须保留身体使灵魂有自己的居所,所以发明了防腐术和制造木乃伊。他们认为人死后,奥西里斯会为他的心脏秤重来判断其善恶,才决定灵魂是复活还是被毁灭。自从认为只有保存好了尸体才能保存住死者的灵魂(Ka“卡”)和意识(ba“巴”)后,在埃及第四王朝的时候发明了防腐术。古埃及人的信仰属多神教类,且多半都可以动物来作为其象征。
  根据材料从哲学的角度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古埃及人为保留身体而发明防腐术和制造木乃伊说明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作为有神论的宗教其产生根源不可能是客观存在的世界
  ③古埃及的神多半以动物来作为象征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④古埃及人认为灵魂(Ka“卡”)和意识(ba“巴”)附着于人的身体,是朴素唯物主义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古埃及人为保留身体而发明防腐术和制造木乃伊说明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①适合题意;作为有神论的宗教其产生根源也是客观存在的世界,②是错误的;古埃及的神多半以动物来作为象征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适合题意;古埃及人认为灵魂和意识附着于人的身体,是机械唯物主义,④错误;故选A。
  3.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变化的节点,长期的发展积累了庞大的经济总量,基数抬高,连续多年的两位数增长已经不可重复了。中国经济正进入呈L型走势的中高速增长时期。这一阶段必须坚持把改革发力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上,在保持总量增长的同时,实现结构优化。从哲学角度看:
  ①任何真理都不是绝对的,都有被推翻的一刻
  ②由真理到谬误再到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的过程
  ③人的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④事物的联系总是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①是错误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是错误的;中国经济正进入呈L型走势的中高速增长时期。这一阶段必须坚持把改革发力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上,在保持总量增长的同时,实现结构优化。这说明人的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 苏轼的《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两句诗体现的哲理正确的是:
  ①琴音产生的客观条件既不是琴也不是指头
  ②联系产生万物,万物都有联系
  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二者要统一起来
  ④矛盾双方只有处在一个统一体中才能发挥其作用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比较适合用排除法。根据上述材料中“放在匣中何不鸣?”与“何不与君指上听?”说明琴音产生的客观条件既有琴也有指头,矛盾双方只有处在一个统一体中才能发挥其作用,我们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二者统一起来,①错误,③④适合题意;联系具有普遍性,但联系是有条件的,②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并不是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事物之间存在的真实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对两个事物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我们应当从事物普遍联系的客观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
  5. 漫画《只欣赏鸡的脚印,便看不到天上的雄鹰》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