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2/26 21:18:0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340字。

  吉林省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二)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共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1954年姜春华教授进入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任中医科主任。1955年,我毕业后分派在华山医院工作已有三年,组织上根据刚宣布的中医政策,安排姜春华教授为我的老师,采取了传统的师从方式。老师知道我是一向接受系统而严格的英美式正规教育,头脑中已是西医学先入为主,于是让我从《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神农本草经》学起,尤其是学《伤寒论》花了较多的时间,不死背条文,而是理解其精髓,即辨证论治的规律,从这些繁复的条文比较中得以升华;以后让我自学《外台秘要》、《千金方》,对每一门病症的用药加以归纳,从出现频率最高的方药中求实效,以此让我科学地从中了解中医理论与治病真谛。
  在我学中医理论的同时,跟老师临诊,看到治疗同一个哮喘患者,由于发病的季节、体质的改变,诱发因素的不同,而先后采取了四种完全不同的处方,又看到对西医看来是完全不同的病,如疟疾、痢疾、哮喘、乳糜尿,在某个阶段有“气虚”表现的时候,用补气的同一处方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这种“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辩证论治原则的应用,说明老师学识的渊博,造诣的高深,在治病用方时不拘一格,这种学术上具有洞察力的见解,以及治疗上具有魄力的风格,唯有从师学习,朝夕相处,才能深深的体验到。
  老师在对待西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的态度上极为明朗,曾说“《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太史公云:人之患者,患疾多,医之患,患道少。我为了疗效的提高,借助西医之道,自谓不违古贤教训”。还指出:“立足中医”,是指站在中医的立场上,充分运用西医理论为中心,不失辩证论治的精神;“西为中用”,是说在今天的条件下,充分运用西医学现代科学的知识,克服中医学的历史局限性,以求阐明机制,使科研成果最高限度地位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服务;“古为中用”,打个通俗的比喻是穿老鞋,走新路,使中医学的精神不断得以发扬光大。
  老师说中医好,好在“走样”。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医,但不愿为传统观念所束缚,他说中医总是老样子肯定不行,只有不断进步,才有前途。他的学术思想最有代表性的是提出了“截断扭转”学说,老师对叶天士治疗温病的“卫气营血”理论和“到气方可清气”的顺应疗法很不以为然,而赞赏《内经》“上工救其萌芽”之说,主张截病于初。他说“临床表明,按叶氏之说‘尾随敌后’跟踪治疗,任凭病邪肆虐,常致焦头烂额,而于早期针对病原‘迎头痛去’则可拦截病邪之深入,不致任其发展而不可收
  (摘编自沈自尹《<中医与科学——姜春华医学全集>序言》)
  材料二:
  安吉2018年开始探索的“中医师承定向培养”模式:选拔当地农村青年,拨专款、配师父、给编制,完成4年培训后回村行医。安吉的实践,为解决乡村医生“青黄不接”难题提供了思路。
  充实乡村医生队伍,关键在于吸引人才。在基层,年轻村医职业落差大、岗位认同度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采访时,一位相关负责人感慨:“壮大村医队伍,不仅要解决待遇问题、吃住问题,还有生活习惯、人文环境融入的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医师承定向培养”模式专注从当地选拔热爱中医药、有志于村医事业的青年,实现了育人、用人、留人的统一。
  搭事业舞台、畅晋升平台,人才自会聚集。在师承定向培养中提供更多培训、进修等机会,既能提高村医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也有利于拓宽其职业发展空间,更好服务群众。未来,职称评定政策能否跟上、扶持措施能否持续,都事关建好长效机制,激发基层医疗队伍的活力。
  健全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是筑牢亿万农民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实践来看,一些地方通过优质资源下沉、上下联动,着力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与年轻村医们交谈,记者真切感受到蓬勃的朝气、奋进的动力。推动更多强基层、惠民生的政策举措落地见效,让村医在广袤的乡村舞台上尽展才华,健康中国建设将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摘编自杨彦帆《吸引乡村青年,壮大村医队伍》,《人民日报》,2023.11.13)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作者接受的是正规英美式的教育,故姜春华教授要求其认真学习中国传统医学经典,使其能够辨证论治。
  B.作者运用归纳的方法自觉学习《外台秘要》《千金方》以求实效,从而增强了对中医理论和治病真谛的了解。
  C.为了提高中医的诊疗效果,姜春华教授认为要充分运用西医学现代科学的知识,克服中医学的历史局限性。
  D.姜春华教授发展了“卫气营血”理论和顺应疗法,提出“截断扭转”学说,丰富了临床实践经验和医学理论。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的作者是姜春华教授的学生,文章饱含着学生对恩师的崇敬和怀念,不同于一般的书序。
  B.姜春华教授在诊疗中考虑到诱发疾病的不同因素,认为不同疾病都可以用相同的处方进行治疗。
  C.要解决乡村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除了“定向培养”解决人才短缺外,更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
  D.中医师承定向培养,不仅缓解了乡村医生短缺的压力,也为村医个体发展的现实需求提供路径。
  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述和说明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穿旧鞋,走新路”“尾随敌后”等词语的使用让文章表达上深入浅出。
  B.材料一中以姜春华教授提出“截断扭转”学说的事例证明其对中医的创新发展。
  C.材料二中作者全面分析了乡村医疗卫生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就此给出合理化建议。
  D.材料二立足可持续发展阐述了“中医师承定向培养”模式的现实功效和长远意义。
  4.结合两则材料概括“中医师承教育”的意义。(4分)
  5.作为《中医与科学——姜春华医学全集》书序的一部分,请简述材料一中体现出中医哪些“科学性”。(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爷爷的礼物
  李佩红
  一个月后,就是小孙子的5岁生日。71岁的老汉麦提肉孜,自从决定给小孙子送一件亲手擀的小花毡,就犹如100只活蹦乱跳的兔子揣在心里,夜夜搅和得他睡不安稳。
  麦提肉孜老汉记得,他小时候得到的最隆重的礼物就是爷爷吐尔逊??木沙送他的花毡。夜里,爷爷把他搂在怀里对他讲,花毡是个神奇的东西,它是鸟的翅膀,夜深人静,月亮挂上胡杨树,身下的花毡会驮着你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开满鲜花的草原、沙子聚会的沙漠、住着天神的昆仑山和天山……睡在花毡上,病这个魔鬼不会轻易发现你,你会健健康康地长成英俊的小伙子。然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