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教学设计38
- 资源简介:
约2440字。
4. 海 燕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从海燕的搏斗精神中真正领会革命先驱的意志与信念。
语言运用: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把握时代脉搏,理解诗歌表达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感受不同形象的深意。
思维能力:学习多种表现手法,分析其对塑造海燕形象,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
审美创造:感受诗歌蕴含的多种象征意义,提高审美品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海燕的图片)
师:你认识图片中的这种海鸟吗?
师:海燕是一种海鸟,善于在海面飞行,被誉为“大海里杰出的飞行家”。大海给了它坚实有力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浪时,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
二、了解作者,深入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加尔•楚德拉》。1906年高尔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母亲》问世。在准备“十月革命”的年代里,高尔基完成自传性三部曲长篇小说的前两部《童年》和《在人间》,第三部《我的大学》1923年完成。
背景资料: 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这篇《海燕》。
文体知识:散文诗:近、现代发展起来的,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新诗体。它采用自由灵活的形式来传达精练、富含内蕴的诗情,具有散文的描写性和诗歌的表现力。它虽不像诗歌那样分行排列和押韵,但语言仍具有内在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这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多采用暗喻和象征等艺术手法。
字词积累:ppt展示。
三、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阅读全文,划分层次并进行概括。
1-6段:暴风雨正在酝酿,海燕渴望暴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