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学设计1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4/10 10:32:0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940字。

  《六国论》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文章:政论文的代表作品。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 在赂秦 ”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 ”,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 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其子苏轼、苏辙及清代李桢 也作《六国论》,阐述个人观点。本文的艺术特点为借古讽今,切中时弊、论点 鲜明,论证严密、语言生动,气势充沛。作为一篇议论文,其写法对高中生议论 文写作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在引导学生认识文章内涵的基础上要尽量进行写法渗
  透,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教材:本篇文章选编于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八单元第十六课第二篇文章, 本单元的主题为“倾听理性的声音 ”,《六国论》作为一篇阐释论述观点的文章, 其观点阐述的方法及其观点本身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借助于单元  导语的提升,学习本篇文章要注意领会作者的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把握其解决  现实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理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找到矛盾点,使  得学生在辩证分析和合理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
  的思维习惯。
  学情:高一学生对于文言文和议论文单类文体都不陌生,但是对于议论性的 文言文不太熟悉,在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翻译,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 学习议论文相关知识,本文涉及到的历史背景在历史科目上学生已经有所学习, 可以组织学生跨学科学习,从历史科目中开发资源,帮助学生养成思辨性思维,
  并得到议论文写作的相关借鉴。
  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中以任务群的形 式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既要考虑文学阅读的文学性,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  维,所以在教授本文时,要在学生自主合作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之上分析本篇文  章具备的文学色彩,通过对文章结构观点及写作技法的分析,使得学生充分领会  作者观点,同时了解本篇文章观点论证的精妙之处,在学习中质疑问难,分析文  章内涵,在合作探究中培养思辨性思维能力,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思维习
  惯。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翻译文意,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
  借鉴借古讽今、描写议论结合、分析说理方面的写作方法。
  2.通过剖析文章内涵,结合文章创作背景及历史实际,分析作者观点学会审
  视历史,反思历史,接受和借鉴历史经验,同时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 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剖析结构,探究要点(预计用时 20 分钟)
  (一)学生活动:在小组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结合教师分析和全文
  翻译,分析《六国论》的论证结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