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练习题
- 资源简介:
约5710字。
课时作业(三) 文言文概括分析
一、比对选择
分析文言语段后指出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地方。
1.郭惟贤,字哲卿,晋江人。万历二年进士。自清江知县拜南京御史。会皇长子生,诏赦天下,惟贤因请召诸臣。冯保恶其言,谪江山丞。保败,还故官。劾左都御史陈炌希权臣指,论罢御史赵耀、赵应元,不可总宪纪。炌罢去。又荐王锡爵、贾三近、何源等,皆获召。(节选自《明史•郭惟贤传》)
[选项] 郭惟贤敢于弹劾,善于举贤。他弹劾了陈炌,推荐了王锡爵、何源等人,后又趁皇上大赦天下之时,请求召回旧臣。( )
2.赵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第进士,为汾州司法参军。郭逵宣抚陕西,辟掌机宜文字。种谔擅纳绥州降人数万,朝廷以其生事,议诛谔,反故地归降人,以解仇释兵。禼上疏曰:“谔无名兴举,死有余责。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若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边臣虽擅纳,实无所利,特以往年俘我苏立、景询辈尔。可遣询等来,与降人交归,各遵纪律,而疆场宁矣。如其蔽而不遣,则我留横山之众,未为失也。”(节选自《宋史•赵禼传》)
[选项] 赵禼富有才华,处事很有见地。他考中进士,在郭逵手下任文职;在种谔擅自纳降一事上,他反对诛种谔、反故地归降人,认为双方可交换人员,各守纪律,以保边疆安宁。( )
3.张绪,字思曼,吴郡吴人也……绪忘情荣禄,朝野皆贵其风。尝与客闲言,一生不解作诺。时袁粲、褚渊秉政,有人以绪言告粲、渊者,即出绪为吴郡太守,绪初不知也。绪善言,素望甚重,太祖深加敬异。仆射王俭谓人曰:“北士中觅张绪,过江未有人,不知陈仲弓、黄叔度能过之不耳?”
(节选自《南齐书•张绪传》)
[选项] 张绪德行高尚,深受敬重。朝廷官员一致推崇他的风度,王俭认为他的德行只有东汉名臣陈仲弓、黄叔度能超过。( )
4.宇文神举,太祖之族子也……三年,出为熊州刺史。神举威名素重,齐人甚惮之。五年,攻拔齐陆浑等五城。及高祖东伐,诏神举从军。并州平,即授并州刺史,加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州既齐氏别都,控带要重。平定甫尔,民俗浇讹,豪右之家,多为奸猾。神举励精为治,示以威恩,旬月之间,远迩悦服……幽州人卢昌期、祖英伯等聚众据范阳反,诏神举率兵擒之。齐黄门侍郎卢思道亦在反中,贼平见获,解衣将伏法。神举素钦其才名,乃释而礼之,即令草露布。其待士礼贤如此。(节选自《周书•宇文神举传》)
[选项] 宇文神举励精为治,敬重人才。他平定熊州时恩威并施,远近心悦诚服;他钦佩叛臣卢思道的才名,对他以礼相待。( )
5.诸葛恪字元逊……魏以吴军入其疆土,欲攻围两坞。恪遣将军留赞、吕据等为前部。时天寒雪,魏诸将会饮,见赞等兵少而解置铠甲,不持矛戟,大笑之,不即严兵。兵得上,便鼓噪乱斫。魏军惊扰散走,争渡浮桥,桥坏绝,自投于水,更相蹈藉,死者数万。恪遂有轻敌之心,明年春,复欲出军。诸大臣以为数出罢劳,同辞谏恪,恪不听。于是违众出军,大发州郡二十万众,百姓骚动,始失人心。(节选自《三国志》)
[选项] 诸葛恪有军事才能,但轻敌冒进。大破魏军后,他想再次出兵,众大臣集体辞职来劝说诸葛恪,诸葛恪不听。( )
6.魏掞之,字子实,建州建阳人……上嘉纳之,赐同进士出身,守太学录。掞之既就职,日进诸生教诲之,又增葺其舍,人人感励。掞之请废王安石父子从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