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题
- 资源简介:
约2640+3800字。
复习任务五 文言翻译
[知识导图]
文言文翻译作为一道主观题,设题角度比较明确,考生要想获得高分,需要具备三种意识:赋分点意识、“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意识、语境推断意识。
一、赋分点意识——找准翻译“三大”赋分点
高考阅卷,是按照每一句中的关键得分点给分的,因此,翻译题得高分的关键是能够捕捉到句子中的有效赋分点。
赋分点一 重要实词
重要实词是指对句子意思起决定作用的词语,这些词语一旦译错,就影响对整个句子的理解。重要实词主要包括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以及一些需要根据语境临场推测意思的词语。
(1)重要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2)把重要实词翻译到位,需要准确理解句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词语以及多义词,并且将其正确地翻译出来。
[边练边悟]
1.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重要实词,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苏轼下御史狱,势危甚,无敢救者。安礼从容言:“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其心不能无觖望。今一旦致于理,恐后世谓陛下不能容才。”帝曰:“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李定、张璪皆擿使勿救,安礼不答,轼以故得轻比。
(选自《宋史•王安礼传》)
(1)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
……
三、语境推断意识——“三法”破解翻译“卡壳”处
方法一 联想推断法
联想渠道 教考衔接
联想教材。尽管高考题目对考生来说是陌生的,但所考查的知识点均源于课内,应善于把考题与教材联系起来,找到命题的“本真源头” 2022年新高考卷Ⅱ要翻译的句子“诸将鲜能及者”中,“鲜”是个多义词,可以联想到“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陈情表》),从而判断“鲜”是“少”的意思
联想成语。不少成语来源于文言文,其中个别字词的解释就是古汉语中相应词语的解释,所以在翻译时遇到不懂的词语,不妨联想一些包含此词的成语 2022年新高考卷Ⅰ有“魏王折节割地”的句子,可由“折节”联想成语“折节下士”“低头折节”中“折节”的意思,从而确定“折节”是屈服于别人的意思
[边练边悟]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根据后面的提示完成题目。
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谪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