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约15440字。
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改联盟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共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美”与“丑”是辩证统一的存在,道家庄子对此有丰富的论述。像《人间世》中的支离疏,《德充符》里的申徒嘉,这些丑的形象形貌粗陋怪异,但被庄子以“齐美丑”的思想赋予了独特的审美价值。的确,一方面,中国古代哲学以“道”“气”为核心的本体论视万物为一体,事物无论美丑皆“通天下一气耳”;另一方面,中国“天人合一”的诗性思维重视感性,多以直觉感悟的方式达到对宇宙人生的把握,对人的非理性精神要素有相当程度的重视。因而中国文化显现出美丑兼审的特点。所谓的美丑是主观的情意和想象力赋予的对象。概括来说,在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中有这样两个重要观念:
第一,以美为主、以丑衬关的审美意识。这种观念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如《宝玉挨打》,写宝玉得知金钏儿自尽,“五内摧伤”而“茫然不知何往”。宝钗到王夫人处道安慰,把金钏儿说成了“糊涂人”,并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这种冷冰冰的话,正反映出宝钗灵魂深处的冷酷无情。宝玉的悲痛、内疚、震撼对照薛宝钗的冷漠,辉映出了宝玉的心灵世界是多么美好而热烈。丑的特征因美的对照而更加显著,反之亦然。唐代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死寂病态的事物来衬托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和壮美的自然,这种以丑衬美的认识早于西方近千年。
第二,化丑为美,即把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这是中国美丑观的又一重要观念,其效果是通过对丑恶现象的艺术加工引起审美快感。因为艺术所展示的不是现实中原封不动的丑,而是被赋予了艺术想象的对象,它的内容会引起人们道德伦理的批判,而形式却给人以艺术享受,唤起审美快感。甚至很多人认为丑的形象比美的形象更具感染力和冲击力。这里的化丑为美又分两种,即由人物外表丑化为对象心灵美的,和化人物丑为作家美的。
化外表丑为心灵美的,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有很多例子。《七品芝麻官》中的知县唐成,形象极丑,但他立下了“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做官宗旨;在审案时他与诰命夫人斗智斗勇,终将其绳之以法。观众透过其丑陋的外表,看到的是他的勤政、爱民、清廉、机智、不畏强权等美好本质,不由对其产生喜爱、尊教、赞佩的情感,至完全忽略了他的外表丑,甚至从中获得强烈的审美快感。
化对象丑为作家美的也很多。比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白居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等,都是以善的标准批判丑,以审美的标准欣赏艺术形式,从而体现作者的崇高价值观。这里要强调的是,这一类化丑为美的作品始终向读者展示的是一个完整的审美过程,即感官丑到升华的美。
(摘编自刘卿莉、徐冉《浅谈“丑的美学”》)
材料二:
书写极美是文学之当行本色,书写极丑则反映了追求谐谑的恶趣味。北京大学所藏西汉竹书中,有一篇名为《妄稽》的俗赋,可以证明极美、极丑的书写,可能在汉代相当流行。
赋中,容貌德行俱佳的名族少年周春,在父母的安排下娶妄稽为妻。而妄稽的丑恶触目惊心,令人不敢直视:“妄稽为人,臂夭八寸,指长二尺,目若别杏,蓬发颇白……”即使想象力再充沛,恐怕也无法通过这大段的排比文字,在脑海中复原出妄稽的面貌。她几乎是一个全无人形的怪物。周春无法忍受与其一起生活,又纳虞士为妾,而虞士则是一位秀出众人的美女:“色若春荣,赤唇白齿,长颈宜顾……”她让周春一见钟情,也得到了他的万千宠爱。妄稽不仅容貌丑陋,还既妒且悍。尽管虞士一再示好
(摘编自刘书刚《早期中国文学中的极美与极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特意创造支离疏、申徒嘉等粗陋怪异的形象,旨在强调对于美与丑,审美态度应该是兼审,尤其是对丑的事物,要使之升华为美。
B.材料一援引《红楼梦》中薛宝钗为了安慰王夫人而贬损金钏儿的例子,外表美丽的宝钗竟然如此冷酷,旨在说明人物形象存在复杂性。
C.《妄稽》从外在与内在两个角度对妄稽进行了描写,从外在说,她容貌丑陋,几乎是一个全无人形的怪物;从内在说,她则既妒且悍。
D.无论是曹植摹写美人的《洛神赋》,还是赵洽书写丑妇的《丑妇赋》,都存在物化女性的毛病,即使能带给读者愉悦,也不能视为经典。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侍坐》中子路发言遭到孔子的哂笑,其他弟子则不然,这印证了“以美为主”的观点。
B.《窦娥冤》以张驴儿父子的寡廉鲜耻,突出窦娥的自尊自爱,符合“以丑衬美”的原则。
C.《燕歌行》以“美人帐下犹歌舞”来贬斥主将恣意享乐,是化对象丑为作家美的作品。
D.《小二黑结婚》文中,“擦着粉,穿着花鞋”的老太婆三仙姑,同样呈现着艺术之美。
3.下列对材料的论证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第二段提及《宝玉挨打》和刘禹锡的诗句,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两种方法。
B.材料一由《庄子》谈起,进而论及古代哲学,展开了对中国文化中美丑兼审特点的论述。
C.材料二把妄稽与虞士进行了外貌与品行两个方面的鲜明对比,使她们的丑与美更为突出。
D.材料二运用了“可能”“恐怕”“几乎”等表意不太肯定的词语,使语意表达十分严谨。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上的关联和差异。 (4分)
5.《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形象可以较好地体现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关于美与丑的重要观念,请联系材料一,结合小说内容作简要回答。(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趟栊门①
孙甘露
他们拿着煤油灯,穿过趟栊门进入老宅,从角落的楼梯上了楼。
“一幢空房能找到什么呢?你等了龙冬五年,还打算等多久?”易君年小声说。
“只要他活着,总有见面的一天。”二楼这一间三面都有窗户,白天一定很明亮,凌纹站在窗前向外望着,忽然又加了一句,“革命也总会有胜利的一天。”
“也许会等来牺牲的那一天。有些事情,现在比将来更重要。”
“我没有现在,只有过去和将来。”凌纹回答得很快,但仔细一想,这话不对。她怎么能没有现在?她现在肩负最重要的任务。
林石说,从上海到瑞金的交通线,是最要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