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北六校2024-202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13910字。
宜城一中 枣阳一中 曾都一中 襄阳六中 南漳一中 老河口一中
湖北省鄂北六校2024-202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共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②“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③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④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⑤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摘编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
材料二:
①“修辞立其诚”一般理解为修养问题,实际上其中包含的不仅仅是道德修养的问题,还有动机与效果、形式与内容、主观行为和社会实践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其实“立诚”这一准则把修辞活动分成两个部分:一是用真话沟通理解,以达到最终的交际目的:二是用浮华之辞蒙骗对方以达到交际的目的。20世纪上半叶,一批崇尚传统和借鉴国外修辞学的学者展开了新旧两派的斗争,国内的有些学者认为修辞学就是美辞学,便认为辞格就是修辞学的全部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就是很好的例证,这明显偏离了“立诚”的传统含义。
②汉语修辞学作为汉文化的一部分,有着不同于西方的文化传统。中国传统的修辞学具有和合会通的人文精神,重视人情、伦理等整体的把握,传统“立诚”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手段。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修辞的社会功能,随着现代语言学流派的不断发展,人们注重思维和认知领域的发展,重视语言如何运用和交际才能具有最大化的社会功能,于是面对“立诚”分出了两个相反的修辞活动。在传统含义的基础上王希杰先生提出了得体性原则,从语用角度出发认为交际活动中有四个世界,得体性原
(节选自梁悦《“修辞立其诚”的传统含义及时代内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人要保持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相较于他要保持言论与其行为的一致,会更加难以实现。
B.中国传统的修辞学重视人情、伦理等整体的把握,具有和合会通的人文精神,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手段。
C.修辞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得体性原则”掩盖语言与现实的偏离,实现交际效果。
D.得体性原则的产生,与人们注重思维和认知领域发展,以及人们对语言实现最大化的社会功能的重视,密不可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修辞立其诚”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即使经过漫长的时间,仍值得肯定并加以遵循。
B.春秋战国纵横家善用夸张修辞游说诸侯,其成功恰因符合“立诚”的得体性原则。
C.修辞求“美”需要结合认知的“真”和伦理的“善”,实用修辞学、公关修辞学、辩论修辞学的统领准则都以“诚”为核心。
D.修辞的本质是言语交际活动中话语调控行为,交际过程中人们会通过转喻或隐喻的方式运用已有的经验在概念整合的基础上处理新信息,但应当注重真实性。
3.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材料一第③自然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B.刘勰: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C.荀子: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D.苏辙: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4.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论述了“修辞立其诚”,但论述的侧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
5.曹雪芹《红楼梦》中有一段描写,堪称超越时代的经典,请根据材料二中关于“修辞立其诚”的论述,谈谈你的理解。(6分)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栗子
萧乾
黑暗与寒冷把冬夜凝成块不透明的固体。多云的天空,隐约浮荡着一道灰黄风圈,在天心摆来摆去,若在搜寻着适当的受害者。
孙家麒兀自倚坐在校园小土坡上一株蓊郁苍苍的伞形老松下,用大氅领把脖颈厚厚包起,手塞到衣袋里,摆弄着一把圆滚冰凉的栗子。他重重咬了咬下唇,用力捏碎刚溜出大指缝的一颗栗子。
那声音,那破碎,使得他畅意了。他几乎笑出声来。嘎吧,嘎吧,溜出一颗捏碎一颗。他掏出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