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作文终极押题考前再读经典范文(题目+审题+例文)(共10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6/2 20:13:5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3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5650字。

  考前再读经典范文
  2024高考作文终极押题考前再读经典范文
  题目+审题+例文(共10题)
  0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孔子曾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明初文学家刘基曾说:“知进而不知止者,虽得必失。”“进”与“止”体现了古人求学修业、立身处世的态度与智慧。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
  孔子话的意思是: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还是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在强调贵在坚持的同时,孔子的话还有另外的用意。其中“止,吾止也”“进,吾往也”是在提醒我们,是否追求仁道、坚持不懈,主动权完全在自己手里,最根本的还是我们自己,与他人毫无关系。
  另一则是刘基的话,意思是:只知道前进而不懂得适可而止的人,虽然暂时有所得,长久下去必然会失去到手的一切。这句话意在强调,要适可而止,有所不为。
  两则材料,一则重在劝导我们要“进”,要持之以恒地进取;一则重在告诫我们要“止”,要适可而止。命题人是在引导考生思考,在求学修身、立身处世方面,应该如何处理“进取”和“知止”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进与止是辩证统一的,人应有所追求,积极进取,奋进有为,不然人生空虚平淡,无所作为。同时,人也应该知止,行到水穷处,走到盈满时,要适可而止、当止则止,这也是一种智慧。不知止地一味求进,会盛极必衰;不求上进地一味止息,会荒废生命。
  立意:
  1.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2.修身进德无止境,追名逐利适时止。
  3.当进,勇往无前;当止,及时抽身。
  例文:
  进与止的智慧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些声音穿越时空,依然回响在耳边,引人深思。孔子曾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明初文学家刘基也曾言:“知进而不知止者,虽得必失。”这两句话,都在讲述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进与止的智慧。
  进,是追求,是进取,是不断向上的力量。止,是自省,是收敛,是适可而止的智慧。古人求学修业、立身处世,无不是在这两个字中寻求平衡,寻找自己的道路。
  我想,人生就像攀登一座高山,需要不断向前,努力攀登。每前进一步,都是一种成就,都值得庆祝。但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何时停止,何时止步,以免跌入深渊,粉身碎骨。这就是孔子的智慧,他在攀登的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