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3题,约5320字。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I: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人类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已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可以说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这说明
A、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是主观的
B、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 C、在特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D、人能利用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能动地改造自然
2、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宇宙间不存在什么造物主。这种观点是说
A、自然界使天地创造的 B、人类社会是从来就有的
C、天地是万物之源 D、世界本来是客观存在的
3、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不能说明这一论述的选项是( ) A、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 B、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4.2006年12月,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7年中对火星表面相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断——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生命所必需的液态水。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表明
A.人类能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 B.自然界的变化不可能受人类的影响
C.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 D.自然界随人类意识变化而变化
5、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画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条牛。”这段话生动地说明
A、上帝是根本不存在的,关于上帝的观念不过是人脑自生的
B、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上帝,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C、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6.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按照十六大对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提出到二O二O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九大目标和任务。这体现了实践活动
A.具有客观物质性 B.具有社会历史性
C.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D.具有主观能动性
7、“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 )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C、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调下,各国科学家携手奋战,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了“非典”病原体,并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基因排序。但直到今天,人类仍然未能完全识破它的“庐山真面目”。据此回答8~9 题
8、科学家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了“非典”病原体,并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基因排序。这一事实体现的哲理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