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晨曦、冷曦、正曦、岐滨四校2015-2016学年联考高二政治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53道小题,约10960字。
2015-2016晨曦、冷曦、正曦、岐滨四校联考
高二政治
考试时间 90分钟 试题分数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2分,共60分)
1.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严重“入超”,“文化赤字”很大,在世界上表现中国核心价值观、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文化产品及中国文化的对外影响力仍然有限。为此我们必须( )
①坚决抵制一切外来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立足社会实践,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创新
③充分吸收一切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现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④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交流中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近年来,《潇湘雨》《荷花亭》等中国风歌曲将意境隽永的古诗词融入现代旋律中,让人们在聆听歌曲时深深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深受人们喜爱。这说明( )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②传统文化是现代歌曲发展的源头 ③文化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创新能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3.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把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法定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这表明 ( )
A.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的主导产业 B.我国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
C.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D.我国文化消费已成为居民的主要消费方式
4.我国有绵延上千年的家庭养老文化。不少老人心中仍深植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对于住了一辈子的房屋,很多人宁可去世之后留给子女继承,也不愿意抵押养老。因此,真正青睐西方市场经济完善国家流行的“以房养老”的老人寥寥无几。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需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②传统思想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③文化创新要立足实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5.近年来,随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下乡、广播电视“村村通”等系列文化工程。对此有人提出质疑:农村工作的重点是经济工作,经济搞好了,文化自然而然的就会发展起来,不必搞什么文化工程。这一观点
①看到了文化建设需要正确引导,忽视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
②否认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认为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③否认了文化建设需要物质载体,看到了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④看到了经济是文化的基础,认为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6.“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鹄(gǔ):箭靶的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一诗句,激励当代广大青年
①通过优秀文化塑造精彩人生 ② 通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③积极主动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④续写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运往欧洲。 300多年来欧洲各国从仿造中国瓷器到结合欧洲文化,创造出了令人难忘的欧洲瓷器工业发展史。这体现了:
①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传统文化有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走进北京地铁8号线南锣鼓巷站,灰色墙面上的特色人物与场景剪影顿时映入眼帘。在4000多个琉璃单元体中,存放着许多北京老物件儿,用手机扫一扫设置在其中的二维码,就可以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并观看相关视频。这一题为“北京•记忆”的地铁公共艺术作品
①使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②是北京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用信息技术促进文化资源的共享 ④ 是传承北京历史文化的有效载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9.茶马古道是世界上地势最高、地理形态最为复杂的民间国际商业要道。历史上,中国通过茶马古道将茶叶等商品运往众多国家,繁荣了沿途各国的商贸活动和经济,也推动了文化的传播,留下了大量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我国正在加快茶马古道申遗步伐。通过茶马古道申遗我们可以
①深入研究中国商业贸易演进历史 ② 赋予古代文化遗址以经济价值
③理解文化传播对文化发展的意义 ④恢复遗址沿线地区的经济活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谈及文化产业时指出,《来自星星的你》等热播韩剧的内核和灵魂,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使用电视剧宣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热播韩剧发挥了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作用
②电视媒体是加强我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充分发掘其时代内核,“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④应该发展人民大众喜欢乐见的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