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5题,约10230字,有答案解析。
北京市顺义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人有人言,花有花语。读图回答题。
1. 《苔》这首沉寂了300年的小诗被支教的梁老师和大山里的孩子们在央视《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唤醒、刷爆朋友圈,有人说这首诗一日的传播量超过此前300年。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 孩子们朴实无华的天籁之音 B. 数字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
C. 用流行音乐来传唱古典诗词 D. 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2. 为这首小诗谱曲并教唱孩子们的梁老师说:为什么想带他们唱这首诗歌,是因为我也是一样从山里出来的,不是最帅的那一个,也不是成绩最好的那一个,就像潮湿的角落那些苔。梁老师此举的用意在于鼓励孩子们
①坚持不懈地做好小事
②学会用诗歌改变命运
③涵养朴实的人生情怀
④积极寻找生命的价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 D 2. D
【解析】
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本题以《苔》这首小诗为背景材料,考查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以及对人生的启示。《苔》这首沉寂了300年的小诗在《经典咏流传》被唤醒,借助大众传媒,刷爆朋友圈,引发情感共鸣,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丰富内涵,在于它带给人们的积极意义。“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无名的花,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就算这样,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该诗超出了一般的意义,激励人们要积极进取,寻找生命的价值。
【1题详解】
《苔》这首沉寂了300年的小诗被唤醒、刷爆朋友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感染了心灵,引发共鸣,D项符合题意;ABC项均是这首小诗传播量爆增的原因,但都不是根本原因;正确选项为D。
【2题详解】
梁老师此举的用意在于鼓励孩子们象苔花一样,涵养朴实的人生情怀,积极寻找生命的价值,在平凡中显出伟大,③④项符合题意;①②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2018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AI)的科技范儿又一次“高光”亮相,大出风头:全球首次将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以中英文字幕形式直播,某大讯飞的“听见”智能语音识别会议系统着实让不少人感受到了AI带来的便捷。完成下面小题。
3. 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网络直播中采用了视频与文字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配套的实时讲话字幕由某大讯飞研发的讯飞“听见”独家技术支持。这套“听见”智能会议系统可以将语音实时转换成中英文字,标准普通话转写率可以达到95%以上。 看图分析,某大讯飞公司与奈安思公司比较的相对优势在于
①政策支持方面②科学技术方面③综合竞争方面④公司信誉方面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4. 有科学家预言,2020年人工智能会达到人类智慧的10%;2040年,人工智能将达到人类智慧的50%;而到2075年人工智能将达到人类智慧的90%。对此应有的合理判断是人工智能将
A. 造福人类,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B. 挑战人类,与人类智慧相提并论
C. 使人类的认知能力得到延伸和拓展
D. 替代人脑发挥意识能动作用
【答案】3. B 4. C
【解析】
人工智能不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无法形成意识。人工智能只是一种物质工具,是对人的智能的延伸,与人的意识有本质区别。“无论最终结果是什么赢家都是人类”,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的物化,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只能接受人的指令,其发展依赖于人类实践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