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ppt23
- 资源简介:
共41张。含配套教案,约2940字。
课题: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性、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理解继承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能力目标: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的能力;运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方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继承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教学难点
1.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2.继承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自主探究
五、教学手段:
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图片展示)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
(学生概括)说明:
没有文化的继承
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从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传统文化的继承
1.什么是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保留在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从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传统文化继承性的具体表现:
请同学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及我国传统的春节。
第一, 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课本P40“探究活动”:了解这些习俗的历史,感受传统习俗那种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继而探究其得以保留至今的根本原因:其稳定性和民族性及其符合民族心理的特点。
第二,传统建筑的继承
建筑被称之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