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提升(十六)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
1.《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是毛泽东同志在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写下的著名词篇,其中有一句“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下列与这一词句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
①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②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③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引文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①体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②③体现了劳动人民才是英雄的意思,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对人民的关怀、推崇,适合题意;④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不适合题意。
2.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基本定型,形成了现在百家争鸣的景象。但是浏览书法艺术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志”。这说明( )
①社会意识具有决定性 ②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 ③社会意识具有时代性 ④社会意识具有导向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本题以书法艺术发展的过程为背景,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不同时代的人在书法上有不同的特点和倾向,这说明社会意识具有时代性和导向性。观点①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是错误的,观点②材料没有体现出来。采用排除法,正确答案应选D项。
答案:D
3.从农业免税到个税调整,从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到基本保障制度的全民覆盖,从最低的工资标准的持续提升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加快建设等,收入分配改革已在路上。下列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收入分配改革体现了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③生产关系的变革同生产力发展总是同步的④收入分配改革体现了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4当前,拥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我国正在迈向汽车社会。汽车社会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如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酒驾等。从唯物史观看,“汽车道德”的出现体现了( )
A.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汽车道德”的出现是由汽车社会的社会存在决定的,故选C项;A项中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不符合题目唯物史观的选择要求;B、D两项都在强调社会意识的作用,与题干观点不符合。
答案:C
5.在某校“净化网络环境,应该做什么”的讨论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和相关的哲学依据,你认为恰当的组合是( )
①自律——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②监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宣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④举报——价值观对人生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人人自律,遵守国家法律,提高道德修养,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故①恰当。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排除②。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有正确的导向作用,排除④。通过宣传,使正确的社会意识发挥指导作用,故选③。
答案:B
6.中国梦幻般的发展屡屡震撼世界。据预测,中国极有可能在2030年前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锻炼我们的大国气质,应该( )
①登高望远,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是作为大国的基本要求②宁静致远,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保持一颗平常心③海纳百川,善于求同存异,拥有开放包容胸怀④刚不可久,柔不可守,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彰显决心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是发展的观点,③是矛盾观点,都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锻炼我们的大国气质,应该宁静致远,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保持一颗平常心刚不可久,柔不可守,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彰显决心,②④适合题意。
7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改革成为中国民众的焦点关切。对新时期的改革,“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几乎成了各个社会利益阶层的共识。形成这一“共识”的依据是( )
①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③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④辩证否定就是要创新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通过改革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不完美的改革和不改革的危机体现了改与不改、安与危的矛盾,③入选。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才能巩固经济基础,排除①。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