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必修三课时作业(19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5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3/26 18:07:1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打包19份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1 体味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10 文化创新的途径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1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1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13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15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16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17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18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19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20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2 文化与经济、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3 感受文化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4 文化塑造人生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5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6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7 传统文化的继承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8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9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Word版含解析.doc
  课时作业1  体味文化
  1.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各种文化活动目不暇接,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A.党的十九大会议召开
  B.韩美再次举行联合军演
  C.中央财政拨款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D.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冬奥会
  解析:D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A、B两项属于政治现象,C项属于经济现象,D项属于文化现象,故选D项。
  2.下列对文化内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B.文化就是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
  C.文化是人们进行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
  D.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一切产品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内涵、文化概念的外延。B项所涉及的是文化概念的外延,也就是文化的形式,不符合题目的要求;C项主要是说人们的文化活动;D项所叙述的范围超过了文化内涵所概括的范围。正确选项为A项。
  3.自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馆以来,已接待了无数中外游客,兵马俑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人们参观兵马俑,可以从中了解当时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
  A.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能够相互转化
  B.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
  C.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D.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解析:C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参观兵马俑,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混淆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故选C项。
  4.文化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考试时,会不会作弊?公交车上遇到老人,会不会让座?一张废纸,会不会随便丢弃……这些行为的选择都体现出文化人格。文化是每个人的心灵名片,人的行为都是内心文化的反映。这表明(  )
  ①人们必须在道德冲突中进行选择 ②文化是人类全部意识形态活动的反映 ③文化素养只能在生活小事中培养出来 ④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可以透视其精神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D 材料描述了在人们的各种具体行为中可以看到人的文化人格,看到人的精神世界,①④符合题意;材料并不是要强调人的文化素养的来源,③不符合题意;文化也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错误。
  5.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解析:C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体现了文化素养是通过参加文化活动等逐步培养出来的,③要选。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体现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①要选。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实质,也没有体现具体的文化现象,②④不选。故选C项。
  课时作业2 文化与经济、政治
  1.河南安阳殷墟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既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丰富人们的文化消费,也能大大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D.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
  解析:A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题干反映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故A项正确。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文化才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故C项错误。经济决定文化,但不一定是同步发展,所以B、D两项错误。
  2.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这些地区可以优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和优势文化产业。这说明(  )
  A.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经济的反映
  D.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解析:A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材料表明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所以选A项。题中未体现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所以B项与题意不符。题中也未体现经济决定文化,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文化不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所以D项错误。
  3.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本着“跳起来打枣、打大枣”的工作思路,实现了“小省区办大文化”的奋斗目标。小省区可以办大文化充分说明(  )
  A.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文化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完全可以脱离经济条件的制约
  解析:B 小省区办大文化不是强调经济的决定作用,A项可排除;D项错误;主要区分B、C两项,C项是文化的反作用,不符合题意,选B。
  4.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解析:D 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说法不科学,文化对经济发展也可能具有阻碍作用,A项不选;B、C两项错误。选D项。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这是因为(  )
  A.只有先进文化才能反作用于社会
  B.文化决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C.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D.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解析:C 无论什么性质的文化都会反作用于社会,A项错误;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B项错误,排除;先进的、优秀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而落后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则起阻碍作用,D项错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是因为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C项正确。
  6.山东潍坊是我国著名的“风筝之乡”。“风筝牵线,经济唱戏”,一个小风筝在潍坊人手里不仅变成了大产业,还成了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这表明(  )
  A.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B.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课时作业3 感受文化影响
  1.2017年9月,某市各中学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学校这样做的依据在于(  )
  A.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解析:B 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故B项正确。A项片面,应该是优秀的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项错误,因为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而非决定作用。D项是文化的含义,而不是依据。故选B项。
  2.英国著名艺术理论家罗金斯说: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这说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 
  ②欣赏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是修身的最佳途径 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修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C 人的思想是可塑的。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①④正确;②中的“最佳”说法太绝对;③与材料无关。
  3.“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记忆,什么都不要带走”“地球资源有限,尽量不用一次性消耗品”等环保标语处处可见。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些环保标语(  )
  ①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促进了人们的全面发展 ④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C 环保标语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①④正确;②错误,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与材料无关。
  4.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全国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赛龙舟、吃粽子等民俗活动,多少年来的风俗一直延续至今。这说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促进经济生活的发展
  D.文化促进政治生活的进步
  解析:A 传统节日对人的影响体现深远持久,不体现潜移默化,故选A项,不选B项。C、D两项说法片面。
  5.“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纳入了中小学教学计划,并结合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和“我们的节日”主题节庆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在背、吟、用经典诗文的过程中塑造美好心灵,有利于培育未成年人的精神高度、塑造中小学生的崇高品德。从《文化生活》中涉及的角度分析,这样做是因为(  )
  A.优秀经典文化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B.校园文化能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C.课外文化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实践活动
  D.校园文化具有增强学生精神的巨大力量
  解析:A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B项不符合客观实际,C,D两项不符合题意。A项本身正确,与题意相符。故选A项。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