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练习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520字。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选择题I: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5题, 每小题3分,共75分。
1.“中药不过是些树皮草根,多用少用没关系”、“中药有病能治病,无病能健身,无毒、无副作用”等观点.导致一些人过量用药产生不良反映。这一情况告诉我们
A.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B.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有量变就会引起质变
D.传统思想和传境观念不利于事物的发展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随。”老子的这段话说明
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C.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矛盾的双方是互相排斥的、互相斗争的
3.下列看法中最能体现矛盾的“统一”的是
A.积劳成疾 B.声东击西 C.因材施教 D.居安思危
4.“茉莉、米兰香气袭人,可花并不艳丽;君子兰、牡丹雍容华贵,但并不那么香;玫瑰倒是色香俱全,却有刺。鲜者,取其鲜;香者,取其香;带刺者,更宜贵其鲜而香。”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 获得正确的意识,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相符合
C.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D.看问题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次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学寓意是( )
A.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 B.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D.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7.《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同是根据《兵法》但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
A.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没有共性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C.《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8.“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废弃的资源。”这种说法是强调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 )
A.相互转化 B.相互依存 C.相互渗透 D.相互排斥
9.其实,被随意丢弃的硒鼓有着极大的再生利用价值。一个旧硒鼓经过修复再生过程,比生产新品可节约50%的成本,而售价却只是原来的70%。因此,我们应该 ( )
A.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B.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C.如实地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据此回答10—11题。
10“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涵了
A.矛盾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规律的客观性 D.联系的多样性
11.“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这就要求我们
①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②在矛盾激化时把握对立,在矛盾缓和时把握统一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看问题要抓主要矛盾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2."兢慎"一词,见于唐杜荀鹤《泾溪》一诗:"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诗的哲学寓意主要是( )
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对立面转化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意识具有反作用
13.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更广泛地参与世界贸易活动,中国与欧美各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但是,只要立足互利双赢,即使遇到再多的摩擦,也是可以通过平等协商解决的。中美纺织品贸易协议的达成,就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从哲学角度看,在贸易谈判中立足“双赢”,体现了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做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14.《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中指出:要全力扭转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瓦斯作为威胁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令人不寒而栗。山西晋城煤业集团经过多年努力变害为宝,不仅降低了煤矿中瓦斯的含量,还将抽取出的瓦斯加以利用,使它成了清洁、方便的能源。这表明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