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宗教概况》教案1
- 资源简介:
约8820字。
第二节 我国的宗教政策
第一框 我国的宗教概况
从容说课
一、说教材
第二节:我国的宗教政策,本节共设三个框题。
第一个框题“我国的宗教概况”,讲了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宗教的本质。主要讲了两点,一是关于宗教的本质,主要是从意识形态和社会力量两方面来理解。从社会意识形态来说,宗教是唯心主义世界观,但宗教不同于一般社会意识形态,它还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这样,就把宗教和国家紧密联系起来,和哲学上讲宗教问题有所区别,哲学上主要是从意识形态来讲的。二是宗教产生的根源,教材未区分什么是认识根源,什么是社会根源,而是从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角度说明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从宗教产生来说,它是自然压迫的产物,从宗教存在和发展根源来说,则主要是社会压迫的存在,即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存在。
第二个问题,宗教的社会作用。这是本节的一个难点。宗教的社会作用是一个复杂问题,教材全面地讲了宗教的社会作用,既讲了消极作用的一面,也讲了积极作用的一面。遵循历史事实,教材重点分析了消极作用的一面,主要是从对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及科学发展方面分析了消极作用的表现。对其某些积极作用也是从社会发展、文化艺术、道德规范方面作了介绍。
宗教无小事,对宗教社会作用的全面介绍,有利于消除人们认识上的某些偏颇,强调一面而否定另一面,将不利于全面贯彻宗教政策。
第三个问题,主要讲我国有多种宗教并行流传。这部分是属于一般情况和知识性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宗教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在我国,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宗教界的国际交往已成为对外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了解这一点也是为贯彻执行宗教政策打下基础。
第四个问题,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主要是从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宗教的办教方针、宗教组织的性质、教徒的政治思想状况这几个方面加以说明的。最后,得出结论,信教与不信教群众在政治、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宗教问题上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宗教状况已发生根本变化。要强调和明确我国宗教状况发生根本变化,而不是宗教本质发生根本变化,宗教本质并未改变。
二、说教法
讨论法和归纳法相渗透。先指导学生粗读本课的节题、框题、要点,从整体上初步了解本课包括哪些内容。教师讲概念、观点,学生阅读课文,对宗教的社会作用等问题进行讨论,加深课文观点的理解,教师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掌握宗教的本质、宗教产生的根源、世界三大宗教、宗教的社会作用、在我国流行的五大宗教、我国宗教的特点、我国宗教状况变化的原因和表现、在我国宗教的本质没有变化、我国宗教存在的问题。
能力方面
能够正确地认识宗教的产生与存在,正确认识我国的宗教状况。
觉悟方面
能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通过宗教在文化艺术上的表现,来欣赏建筑、雕塑、绘画艺术;因为民族与宗教交织的复杂性,使我们每一个人在认识宗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