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步练习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1630字。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1.“天下”一语自先秦发轫,讫于明清,世代沿用,屡见不鲜。作为一个具有久远生命力的词语,它既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词义,又伴随历史的演进而被赋予新的内涵。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化已经成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浩如烟雨的文化遗产举世无双,强劲的文化传统传衍不息。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较,从发展结果看,其特征是
A.发源地不同 B.传承的民族不同
C.传承的范围、地区不同 D.传承的时间不同
3.中国历来有“易代修史”的传统。一个朝代灭亡后,后继的朝代为了总结历史、借鉴往事、吸取经验教训,都要给上一个朝代编纂历史。这个优良传统一直延续了下来。这个优良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
A.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D.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4.两档汉字听写类电视节目《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走红,让不少国人惊呼自己已经“不会写字”。这一“汉字危机”现象再次引发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汉字是
①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中国古代不管是农业生产,还是医学研究和环境设计,其中无不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这表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A.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B.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C.具有实用性特点 D.具有整体性特点
6.中国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这主要说明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 B.具有包容性
C.具有民族性 D.具有地域性
7.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一些人士和地方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我国方言
①魅力独特,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②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③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运用广泛,是不同民族间沟通交流的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在《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两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
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四川人信奉二郎神,据说二郎神是李冰(都江堰为李冰所修)的儿子,负责治水,而四川有水灾与旱灾,所以人们会信奉他;江西人信许真君,传说他善于治蛟(蛟龙带来山洪);北方人供奉刘猛将军,因为北方有蝗虫,传说刘猛将军能治蝗;江南人则信奉蚕桑娘娘……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所特有的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B.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丰富多彩
C.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