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42(4份)
- 资源简介:
2016_2017学年高中政治专题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讲练测课件)(提升版)(打包4套)新人教版必修4
2016_2017学年高中政治专题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测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4201708161131.doc
2016_2017学年高中政治专题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讲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4201708161132.doc
2016_2017学年高中政治专题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4201708161220.ppt
2016_2017学年高中政治专题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4201708161133.doc
专题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选择题(每题4分,10小题,总共40分)
1.2016年4月,我国发射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其目标是研究、揭示微重力条件和空间辐射条件下物质运动及生命活动的规律。这主要表明
①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联系 ②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③人们能够认识、发现并利用规律 ④人们可认识到规律就可以改造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2.中国于2016年建成世界上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它将为我们理解太阳系的构成带来更多好的图像资料,也带领我们更深入地探索宇宙边缘。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
A. 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之一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答案】B
【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A项错误;材料表明经过实践研制出来的认识工具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取得对宇宙更深刻的认识,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项正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
3.2016年11月18日,国窖1573窖泥和沪州老窖酒曲窖泥和酒曲中的微生物菌群搭载神州十一号,接受了33天的太空考验顺利返回,相关太空实验成果将为酿酒微生物的空间科学研究翻开新篇章。这表明
①科学实验以获得真理性认识为目的 ②实践水平的提高推动认识的发展
③科学实验是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④实践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科学实验也是实践,实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并不是以获得真理性认识为目的,①错误;材料表明航天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推动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推动认识的发展,②正确;科学实验的成果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实践的发展,其实验本身也是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③正确;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C。
4.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犹如一颗巨大的种子,外部由半透明、会呼吸的“生命之膜”裹起,建筑本身呈现“负阴抱阳”的姿态,参观坡道是从DNA螺旋结构中汲取的灵感。从哲学上看,从DNA螺旋结构中汲取的灵感说明
①观念的存在通过实践可以变为现实的存在 ②人的实践活动能突破社会条件的制约
③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5.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交会对接。它们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新的重大进展。这反映出
①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③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 ④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交会对接和飞行试验是有计划进行的,体现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故②正确;交会对接和飞行试验任务是人的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故③正确;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活动没有直接现实性,故①错误;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而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故④错误。故
专题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命题判定、概念再判断等方式,能够理解实践概念、特征以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能够全面深刻地把握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初步利用“实践观”来分析现实生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命题的是非判定,思考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通过对实践概念的再判断,深化对实践本身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知行关系的讨论来升华对实践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加深了对实践的理解,感受到实践的价值,在生活中能注重实践,努力形成知行合一的生活态度。
【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实践的概念,全面掌握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实践的概念和特征
【课堂“精讲”】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课堂探究】:(1)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
(2)简要分析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上述观点的不同。
(2)①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具有本质区别。②上述观点认为实践是“利己主义”活动,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具有社会性,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③上述观点认为实践是人的精神、观念的活动,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改造客观世界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修行、辩论等不是实践。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
2.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客观物质性
(2)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意识
(3)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和历史性
3.实践的基本形式。
教材“专家点评”阐述了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实践活动的形式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之一,理解这一内容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明确实践的具体形式是无限多样的,每一种实践活动都有它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实践的内容日益广泛,实践的形式更加复杂。
第二,“基本”不是“全部”,人们难以穷尽实践的所有形式,这里只研究实践的“基本”形式,即上述三种。这三种基本形式只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
第三,在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中,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平衡的,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因为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实践中结成的生产关系决定着其他社会关系,生产实践也是人们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所以,不能把三种基本形式并列起来。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课堂探究】:(1)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是如何揭开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想一想,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
教材中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两句名言.以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一认识来源于实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专题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知识精练】
1.2016年,北京科技大学组织416支团队、4412名大学生、213名指导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足迹遍布全国及12个境外国家和地区,众筹募集70余万元爱心物资与图书,完成各类公益实践活动300余项。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取得圆满成功。下列有可能发展在其中的实践活动有
①参与当地环保实践 ②相互交流实践经验
③运用科技支农农业 ④撰写暑期实践报告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属于主观性的活动,不是社会实践活动,排除。
考点:社会实践的含义
2.为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整治校园环境,创建文明城市,合力打造文明整洁新兰州,2016年12月,兰州市某团委组织学生开展了 “拒绝白色污染”的活动。“拒绝白色污染”的活动是
①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②主观的社会性活动
③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④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答案】C
考点:实践的特征
3.从“神舟”一号到2016年10月17日发射升空的“神舟”十一号,我国的航天科技实验取得不断进步。这表明
A.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B.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
C.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答案】B
【解析】我国的航天科技实验不断进步,说明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体现了实践的历史性,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特征,没有体现物质的决定作用,也没有体现客观物质性的内容,ACD均不符合材料主旨。
考点: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4.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中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主要目标是借助卫星平台,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域量子密钥网络实验,以期在空间量子通信实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这些活动
①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处理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
③探究的是世界本质和规律 ④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5.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强调实干兴邦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联系。之所以要强调实干兴邦,是主要是因为实干具有
资源评论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