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教学设计13
- 资源简介:
约8320字。
新教材 统编版 语文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 第16课 教学设计
第16课 《阿房宫赋》
目录
一、素养目标
二、教学素养
三、作者背景常识
四、鉴赏活动
五、文本研读
六、文本联读
第16课 《阿房宫赋》
一、素养目标
1.梳理、积累两文中的重要文言基础知识;背诵两文。
2.把握两文的思想观点、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
3.赏析两文不同的说理风格、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4.学习文中体现的责任与担当以及以史为鉴、针砭现实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素养
唐太宗李世民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要想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的目的。宏伟瑰丽的阿房宫何以焚化为一片焦土,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杜牧、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
三、作者背景常识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杜牧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故人称“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弊;诗歌语言流利而又清新,气势豪放而又情致婉约。著有《樊川文集》。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致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否则,最终只能落得“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情境活动]
有人认为杜牧作《阿房宫赋》的目的是“指陈利病”,请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杜牧作此赋,笔锋直指当时的统治者,唐敬宗贪好声色,大兴土木,在位三年即为宦官所杀,杜牧希望“后人”即唐朝统治者不要挥霍无度、劳民伤财,要爱民,避免重蹈秦朝统治者的覆辙。课文最后一段议论显示了杜牧指陈利病的勇气和胆量。
赋
“赋”是先秦诗歌派生出的一种文体。始创于战国时期,兴盛于汉魏六朝。它以铺陈风物为主,文采华丽,句式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