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劳动者》说课稿
- 资源简介:
约3760字。
《新时代的劳动者》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新时代的劳动者》是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的教学内容。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本单元起着决定作用。即生产决定消费,分配与交换,又提供了制度背景。而劳动者是生产的微观主体之一,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与就业状态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学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与建设者,他们的创业精神和择业观念的培养对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是有重大的意义。
同时就业问题、维护劳动合法权益又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因此本框题又有很强的时代性。
(二)教学内容
从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知识涉及劳动、就业、维权三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知识看似零散。而经过深入思考我们会发现,劳动作为主线贯穿其中。劳动者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主体,通过劳动创造着财富,因此,劳动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劳动的重要途径是就业,尊重劳动者的劳动,对国家而言,便意味着国家要实施扩大就业的政策,通过立法和执法创造良好的环境来维护劳动者权益;对个人而言,便意味着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劳动权使自己的劳动获得尊重。 以劳动作为主线整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了新课程为教师提供的开放式平台,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加工。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确立依据: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之下,这是我们每一个劳动者和未来的劳动者都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社会课题,因而成为本框的重点。
2.教学难点: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和程序
确立依据:要找到维护权益途径和程序,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维权意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但高中生在这一方面有所缺乏,因此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已学习了货币、价格、消费、生产等基础知识,已经初步具备运用经济学观点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2.能力基础:学生已基本具备自主互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经验。但即兴探究的能力较差,需要老师的适时启发、引导和点拨。
3.心理基础:十五、六岁的学生,社会交往面有所扩大,对身边的人和事,已经有了自己基本的思考和判断,对自己的未来也开始有具体的设想,对于劳动、就业这样的词汇并不陌生,对于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也有了自己的一些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生的分析及课程标准,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劳动光荣、树立尊重劳动的观念;认识了解我国劳动就业的形势,分析劳动和就业对整个社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意义;能列举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确立正确的就业观,了解我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利的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制度。
2.能力目标:能够对职业排序结果进行深入剖析,全面深入地认识劳动的本质和意义;能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准确描述就业市场中的“买方市场”现象,阐释这一现象的成因,并能够运用经济学知识论证和探讨劳动者如何应对、政府如何作为;在观点的交锋中提高比较鉴别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面肯定每个人选择中的积极因素,认可不同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处理好个人愿望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理性面对不同的选择。
四、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主要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 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活动内容:劳动最光荣
资源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