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2份课件,配套学案约5230字。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学目标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2、货币本质和基本职能
教学重难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2、货币的本质3、货币的基本职能
一、预习引导:1、(1)易错易混点区分比较 商品 其他劳动产品 其他非劳动产品
区
别 1、商品用于交换2、商品有价值3、商品是个历史范畴
1、不用于交换2、没有价值3、劳动产品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永恒的范畴 1、不是劳动产品2、不用于交换(特殊情况除外)3、物品是个永恒的范畴联
系 1、都是劳动产品2、都有使用价值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商品与其他非劳动产品都有使用价值(2)预习判断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一定是商品。()下列物品不是商品:阳光、空气、地租、公粮、菜农自己生产自己吃的蔬菜、送给朋友的礼物。下列物品可以是商品:医院用的氧气、人类加工过用于交换的各种物品、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各种废品、加密电视、彩铃、技术专利等。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是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货币的本质是商品。()(关于纸币)易错易混:(1)纸币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2)国家发行纸币,有权决定它的面额(面值),不能决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3)纸币不具有货币所有的职能。(4)通货膨胀会导致社会购买力降低。(5)当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不一致时,不一定必然发生通货膨胀。
疑难点拨1、消费者能否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加以解释。(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价值通过其使用价值来体现,物美价廉就是尽可能实现二者的有效统一。(2)为何出现“物美价廉”现象?
第一,“物美”商品(与同类普通商品相比,在供求状态相同的条件下)因自身价值变小,其价格也相对较低。我们知道,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同样的甚至更高质量的使用价值,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反而减少,即价值变小,自然在同样的供求状态下其价格变低,从而出现“物美价廉”的现象。
第二,“物美”商品(与同类普通商品相比,在价值相同的条件下)因供求状态相对不利而造成价格低。“物美”商品在供过于求状态下的价格低于同类普通商品在供不应求状态下的价格,从而出现“物美价廉”的现象。2、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