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教学案例
- 资源简介:
- 约6120字。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教学案例
一、 案例背景
1、 设计思想
“增强公民意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2《政治生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之一。而从全书的教材编排上,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路,其主线索是: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当代社会。“公民意识”的培养贯穿全书,而重点应放在第一单元,而第二课则是“公民意识”具体化到操作层面。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为了实现本课“提高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和能力”这一能力呵情感目标,我设计了这样两个真实活动体验环节。以期通过对真实政治活动的分析和参与,使学生不仅获得相关知识,还获得宝贵的经验和体验。
环节一:以两会热点提案——调整法定节假日为事件背景,创设问题情境,指导络查找资料、并进行讨论,最后解决问题。在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过程中,体会民主决策对决策科学性的意义。
环节二:在课堂内让,直接参与网上“我有问题问总理”的意见征集活动,真实的感受参与政治活动的喜悦。再通过网上热点问题排名与学生自己的问题排名的比较,让学生理解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对于公民自身的意义。
2、教材分析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是《政治生活》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中的第二框题。课程标准对这一框题的基本要求是知道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主要方式;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是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理解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发展要求是提高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其逻辑关系是在知道什么是民主决策的基础上,理解民主决策不仅对于决策者增强决策科学性,对于公民自身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并由此而产生积极参与民主决策的热情和意愿,从而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升华。这也是本框的最终教学落脚点和教育意义所在。当然这是以对民主决策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为基础的。而教学难点则是提高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与能力。
3、学情分析
新课程把原高三的政治常识调整到高一下,对于高一学生来讲,要学会分析政治现象,并产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有一定困难的。这主要是因为高一学生没有学过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还不能自觉的运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看问题;同时绝大部分学生几乎没有任何的政治生活体验,对政治生活会有一定的陌生感和疏离感;另外,政治一直给人以严肃、枯燥等印象,很多学生会自然的产生抵触情绪或莫不关系的心态。总之,政治与高一的学生来说,实在是太遥远了。这也是我认为提高学生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和热情是教学难点的原因之一。
4、时政背景分析
上这一课时,正值2007年两会开幕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最重要的民主制度,而人民代表大会也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具有决定权,可以说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决策机关。近几年来,随着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两会已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