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29130字。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教学设计(一)
主备教师:夏跃文
教材地位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来源、本质、内容、作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到思想"的路线,是建立在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的。坚持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也就是坚持了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唯物主义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又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它坚持并贯穿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科学正确地解决了主体与客体、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揭示了认识发展的过程、本质与规律,为人们提供了探索真理的正确途径。
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是阐释人类的能力,即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这部分的复习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主观能动性部分的复习,二是主观能动性的两个方面(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三是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另外,根据高考需要再适当补充部分内容。
内容与解析(第一、二课时)
主观能动性的知识是全书理论上的一个转折点。主要是指第五课第一节是前四课到后四课的转折点。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事实上总是在处理自身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因而就应该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把握。人认识自身首先是要认识自身与其他一切事物的区别,即找出人不同于物的特点——主观能动性。
1、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解析:教材利用思想史材料,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人们对人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但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说明了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教材通过第四至十四自然段详细说明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想”、“做”、“精神状态”。
2、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及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解析:在为什么要分析发挥主观能动性时,注意将其原因与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结合,因为这三个原因与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的逻辑顺序是一样的。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从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的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要想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才能正确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分析的过程中把握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教学目标及解析
【教学目标】
1、识记主观能动性及三个表现
2、识记并理解为什么必须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教学设计(二)
主备教师:夏跃文
内容与解析(第三、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1、认识的根本任务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含义及关系
3、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4、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的含义及关系
5、创造条件认识的本质6、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7、认识的发展
(二)解析
第一、二节课复习了主观能动性,其基本方面是“想”和“做”。这两节课复习“想”这个方面。关于“想”可讲述的问题太多。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只是围绕要“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这个中心,讲述一些最基本的观点。提出认识的根本任务并阐述认识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怎样实现这一任务;以及认识的发展问题。
教学目标及解析
【教学目标】
识记: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含义;真理、科学理论的含义
理解:结合自身体验,通过对比,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含义;为什么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认识第一次飞跃所需要的条件,认识的发展
运用:剖析对某事物的认识过程,说明认识的根本任务,进而分析“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危害
【解析】
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区分概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现象与本质等概念;从理论角度分析认识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能理解实现认识第一次飞跃所需要的条件。从认识的总体来说,对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因此,要明白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问题诊断与分析
学生在这部分的主要问题出在只看现象不看本质,不知道怎样透过现象看本质。因此,复习应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出发,围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这一中心论述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导人新课
人类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什么我们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呢?这就要从认识的根本任务说起。
一、认识的根本任务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