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案例
- 资源简介:
约2840字。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案例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凌海二高中金淑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记按劳分配的含义,原因,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学案,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实践,亲身体验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对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财富创造及发展生产的作用。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
教学重点
按劳分配的原因、含义、原因、意义。
教学难点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情景导入通过复习提问得出: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
讲授新课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
2、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含义: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
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原因: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意义:
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劳动者)
②按劳分配否定了剥削制度,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