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约3460字。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按劳分配的含义。理解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重要意义。
(2)知道常见生产要素有哪些,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的能力。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按劳分配为主体。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
教学难点
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意义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阅读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例证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视频)201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马云成中国新首富
(设问)请同学们思考,这个视频的内容反映了经济学的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个人收入的分配或财富蛋糕如何分配问题。
教师:回答的很好!这个问题也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内容。
【学习新课】
探究一、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知识链接:(PPT展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
学生:公有制(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共同发展;它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现实状况决定的。
教师: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探究二、按劳分配为主体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内容)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