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1
- 资源简介:
约5000字。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声场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
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分析当前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能力目标:辩证地认识和对待分配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尝试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实践,亲身体验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对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财富床罩及发展生产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教学难点
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四、教学过程
导入请几位学生谈谈家庭收入情况:
师:通过两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的来源有多种。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板书课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新授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的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按劳分配的适用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分配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既看劳动的数量,也看劳动的质量)
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对象:个人消费品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各项必要扣除”是指扣除成本、企业留成和上缴国家财政的部门,也就是指个人生活消费品部分,而非企业全部的生产总值。
“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是指现在的劳动,劳动者离开公有制经济或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不属于按劳分配,退休金属于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
公有制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福利性分配不属于按劳分配,不体现劳动质量和数量的差别。
3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指导学生看书完成P59探究活动二
(1)不可能实行按需分配,因为生产决定分配,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我国目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生产力水平不高,社会产品没有极大丰富,这一现状决定了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2)按劳分配更合理,更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目前,我国劳动者能力存在着明显差别,劳动还只是谋生的手段,还没有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只有实行按劳分配,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师归纳: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板书)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3)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