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债券和保险》
一、 教学依据
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结合政治学科特点,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贯穿于整节课,力图通过投资理财方式的情境建构,使本节课的教学充满生活色彩,也使本节课设置的生活情境能够成为学生探究的起点,能够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触点”,从而使课堂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反思生活体验的“信息场”,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落到实处。
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各种投资方式,股票、债券和保险,学会理性投资。
教材内容分析:《股票、债券和保险》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年级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的教学内容。本框内容是在了解了储蓄存款这种最常见的投资方式后,拓展学生认识我国当代社会其他的投资理财方式,主要包括股票、债券和保险三种。通过了解各具特色的投资理财手段,认识不同投资手段的特点,以便学生在今后的经济活动特别是投资理财时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投资理财是公民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公民应当具有投资理财的意识和观念。因此,在整个《经济生活》的教学中,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股票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知道股票投资的基本特征以及股票投资收入的构成;了解债券的含义;知道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的基本特征;了解商业保险的含义和保险业务的基本分类;知道订立保险合同的基本原则。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储蓄存款、购买债券、购买股票等投资方式异同的能力;利用有关知识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如何合理投资理财的实践能力;利用所学知识为企业融资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理性投资、理性理财的观念;增强投资理财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意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积极投资,努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三种投资方式的风险与收益的比较
股票的收益
2、难点:综合各种因素,学会投资。
第六课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任教班级:高一(24)班
作者:吴昶
【教材分析】
本框题主要围绕股票、债券和保险三种投资方式展开,知识点较多但抽象性理论少。就地位而言,是对前面第六课学习的储蓄存款投资方式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它表达了投资理财的灵活性与多样性,能够为家庭投资提出建设性意见,尤其在当下国家提昌完善资本市场、扩大内需的政策之下。
本框题的考点在历年高考中出现的不多,主要考查形式是选择题。
【学情分析】
目前我所任教的高一(24)班是地区班,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经济生活》知识有兴趣,上课及做笔记专注,课堂思维活跃,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但部分学生过早偏科,不学或被动的学政治;经济生活阅历少,对经济问题的思考不全面、逻辑性不严。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股票的基本含义、特点,债券与商业保险的基本含义、种类、特点
2、理解股票、债券、保险等投资方式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个人生活中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概括出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及优缺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条件下如何投资有利,为企业和个人投资提出建设性建议,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投资多样性及投资的风险,增强学生投资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为将来个人生活安定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为社会作贡献的情感,
《股票、债券和保险》教学设计
湛江第一中学郑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股票的含义、特点、股东权利、股票收入构成等;债券和商业保险的基本含义、种类、特点;理解股票、债券、保险等投资方式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个人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比较各种投资方式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条件下合理投资的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等形式组织开展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获取、运用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投资、理性投资的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合理投资利国利民。
二、教学重难点
各种投资方式的比较
三、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比较归纳法
四、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每组推选一名同学充当投资理财师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