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10字。
《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人民群众的含义;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与方法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分析“人民群众的含义”时,采用事例分析法和讲授法;在分析“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时,采用事例分析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相结合。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树立热爱人民群众的观念。
【教学重点】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教学难点】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教学方法】事例分析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相结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什么?实践的主体是什么?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导入新课: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既然实践是如此重要,青年学生成才和实践是什么样的关系?怎样去投身社会实践?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二节。
第二节 在实践中锻炼成才(板书)
多媒播放:《国际歌》并出示歌词,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提问:这首歌词表达了一个什么极其深刻的真理?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
一、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板书)
1.什么是人民群众(板书)
教师分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有它的量的规定性,即是“人们”中的大多数;同时又有质的规定性,即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人民群众包括一切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不管历史的情况如何变化,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两个部分。
材料:《十一五规划》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的发展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