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7
- 资源简介:
约6370字。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材版本】人教版《经济生活》(必修1)第三单元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二框
【设计理念】
本单元是从社会产品分配的角度对社会经济过程进行分析。由于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和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至关重要。教学中努力体现 “以人为本”的理念,重在促使学生理解、判断、甄别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分配现状的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活动教学法,教师通过情境创设,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角色扮演、思考、辩论中澄清认识,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等,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材分析】
1、知识分析
从内容上看,本框由两目构成,(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从地位看:本单元是从社会产品分配的角度对社会经济过程进行分析,《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则是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密切相关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理论上是教学的重点。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关于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在当前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构建和谐社会成了国家发展的主题之一,必然更加注重公平。所以在教学中把知识的发展变化过程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新认识。
关于效率和公平的含义及二者关系 这一问题是人们在经济生活的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来的,并且抽象到了一定的程度。人们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必然会考虑投入和产出的问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只有产出大于投入才有利可图。在产品的分配中就涉及到公平问题,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所付出的劳动与获得的收入基本一致时才能感到公平。效率和公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中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或提供典型案例,让学生体会、感悟、认同这一基本观点。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1)通过本课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的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如公平、效率的矛盾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
(2)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弱势人群的道德良知和责任意识。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
(1)活动教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合作探究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