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讲义
- 资源简介:
约604390字。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考 纲 考 情 【P1】
考纲展示 客观题考查重点 主观题命题视角
神
奇
的
货
币
1.揭示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
2.了解信用卡、支票等信用工具的使用
3.解释外汇、汇率的意义 ◇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
◇了解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
◇了解金属货币与纸币
◇了解货币与财富
◇了解结算工具与信用工具
◇了解外汇和汇率 ◇从命题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多采用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建议更多关注货币政策、信用卡、人民币汇率变动、人民币国际化、物价变化等生活题材,加强计算题、函数图象形式题型训练
网 络 建 构 【P1】
神奇的货币
数字记忆
一条规律:货币发行规律
两个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五大职能: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六个定义:商品、一般等价物、货币、纸币、外汇、汇率的定义
重 难 解 读 【P1】
考点一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知识梳理
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定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不是劳动产品的东西,如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等,都不是商品;不用于交换的东西,如用于赠送、捐赠的物品,也不是商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①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本质、特有属性,有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商品。
②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是商品,但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不是商品。
③二者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密不可分。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等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2)货币的本质:这些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成为货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提示】①货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货币是商品,但又不是一般的商品。
②货币从身份上讲是商品,从它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讲,有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3)一般等价物:是指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早期有牲畜、布帛、贝壳等。后来,贵金属金银等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逐步地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天生是金银,但金银并非天生是货币。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2)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是指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相应的价值量,因此它能够以自身价值作为参照物,和其他商品进行对比,确定其他商品价值量的大小。
现实生活中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也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
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的高低与商品本身价值的大小成正比。
②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之所以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是因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商品交换最初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公式为:商品—商品,没有任何媒介;后来,出现了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的交换方式;货币出现之后,商品交换开始以货币作为媒介:商品—货币—商品,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作商品流通。可以说,商品流通是特殊形式的商品交换。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使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分离,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另一方面,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