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选修四学业分层测评试题(24份打包)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人教版】2017-2018学年政治选修4学业分层测评(24份打包,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学业分层测评)专题1-1 探究思维奥秘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学业分层测评)专题1-2 学会科学思维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学业分层测评)专题2-1 思维需要逻辑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学业分层测评)专题2-2 准确把握概念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学业分层测评)专题2-3 恰当运用简单判断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学业分层测评)专题2-4 学会运用符合判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学业分层测评)专题2-5 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上)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学业分层测评)专题2-6 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下)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学业分层测评)专题2-7 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学业分层测评)专题2-8 学会类比推理的方法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学业分层测评)专题3-1 思维应该辩证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学业分层测评)专题3-2 学会分析综合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学业分层测评)专题3-3 领会思维具体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学业分层测评)专题3-4 推动认识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学业分层测评)专题4-1 思维力求创新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学业分层测评)专题4-2 运用发散思维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学业分层测评)专题4-3 驾驭聚合思维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学业分层测评)专题4-4 善用逆向思维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学业分层测评)专题4-5 把握直觉、想象和灵感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学业分层测评)专题4-6 鸟瞰思维研究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综合测评 专题1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综合测评 专题2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综合测评 专题3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综合测评 专题4 Word版含解析.doc
学业分层测评(一)
专题1-1 探究思维奥秘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在一列火车的一个车厢里有3个人,他们分别是德国人、日本人和中国人。途中上来一位客人,这位客人将手里端着的鱼缸放在空座上。德国人开始发问:“您能告诉我这种鱼的名称吗?它在生物学上的类别及有哪些特征?”日本人接着问:“请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不能引进?根据日本的气候、水温、水质,这种鱼能不能生长?”轮到中国人来问了:“这种鱼是红烧好吃,还是清蒸更好吃?”这表明( )
A.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
B.不同的思维主体存在着思维方式的差别
C.思维方式有优劣之分
D.德国人、日本人和中国人的思维风格都包含着思维的共同特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由材料可知,对于同一种鱼,中国人、德国人和日本人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反映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差异,故答案为B项。A、C两项与题目无关;材料中没有体现共同特征,而是体现的差异,故D项错误。
【答案】 B
2.“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而思维却可以帮助人们突破这一天然的界限。这种观点表明思维具有(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目的性 D.预见性
【解析】 题干中的观点表明人的思维能够突破感官的局限。而人们之所以能够突破这一局限,理解那些不能亲自感知的东西,就在于思维具有间接性,即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答案】 A
3.自然界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鸟,它们在大小、形态、生活习性、叫声、颜色、会飞不会飞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我们总能找出鸟的共同本质特征。于是,我们给鸟下了这样一个定义:鸟是有羽毛、会下蛋的动物。这主要表明( )
A.思维是关于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B.人们可以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思维具有间接性
D.思维具有概括性
【解析】 材料中关于鸟的概念是概括分析、把握本质的体现,这表明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体现了思维具有概括性的特征,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读漫画《精心一跌》,完成4~5题。
4.漫画《精心一跌》充分反映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从思维形态角度看,漫画《精心一跌》属于( )
A.个体思维 B.群体思维
……
学业分层测评(三)
专题2-1 思维需要逻辑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2014年6月某市开展严打暴恐犯罪专项行动。在一次审讯中,三个犯罪嫌疑人中有一人是犯罪主谋。警察问他们:谁是主谋?甲说:“不是我。”乙说:“不是我。”丙说:“是甲。”据此回答1~2题。
1.假设这里只有一个嫌疑人说了真话,谁是主谋(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2.上题的推理过程主要依据的是( )
A.不矛盾律 B.排中律
C.同一律 D.充足理由律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对排中律的理解和应用。在同一时间从不同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结合题意,可知应选B项。
【答案】 B
3.下列选项中违反矛盾律的有( )
①不等速的等速运动 ②到建国一百周年,接近和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③在他们当中,有些人是学生,有些不是学生 ④可以计算的无限序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不能既是自身,又是对自身的否定。①中“不等速”与“等速”,②中“接近”与“达到”,④中“可以计算”与“无限”都构成了矛盾,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③项并不矛盾。故应选B项。
【答案】 B
4.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都无分别,是非真假相混,落入如此境地的人便绝不能说出使人明白的道理。”他实质上是强调了( )
A.要避免思维中的自相矛盾
B.遵守不矛盾律
C.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
D.要遵守排中律的要求
【解析】 亚里士多德的话强调了排中律,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故选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5.列宁说过:“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些形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入之
……
学业分层测评(五)
专题2-3 恰当运用简单判断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四个判断中哪个是直言判断( )
A.形象很好
B.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C.民主与集中是紧密相连的
D.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者
【解析】 直言判断即性质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故A项符合要求。
【答案】 A
2.以下命题属于恰当判断的是( )
A.这是新职工宿舍
B.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
C.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
D.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
【解析】 A项这样的语句究竟表达着什么判断,并不明确;C项这个判断中的概念搭配不当;D项这个判断对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断定不准确。
【答案】 B
3.2016年3月“两会”在京召开,关于“两会”关系的判断属于对称判断的是( )
A.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参会人数比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参会人数多
B.人大与政协都有利于人民民主的实现
C.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是不是可以兼职
D.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大和政协
【解析】 A项判断关系属于反对称关系;C项不属于判断;D项属于偶对称关系。
【答案】 B
4.“高二年级所有的同学都是山东人”,这个判断的主项是( )
A.高二年级的同学
B.高二年级所有的同学
C.同学
D.高二年级
【解析】 这是一个直言判断,它由量项、主项、联项、谓项构成。“高二年级所有”是表示直言判断范围的量项,“同学”是主项,“是”是联项,“山东人”是谓项。
【答案】 C
……
综合检测(四)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这进一步表明( )
①实践是思维创新的不竭源泉 ②思维创新推动认识和实践的发展 ③思维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④实践的需要是思维创新最有价值的课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实践是思维创新的来源和动力,①④符合题意。
【答案】 B
2.在思维创新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灵感可能会不期而至,有的甚至富有戏剧性,使问题获得“意外”的解决,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一阶段是思维创新的( )
A.准备阶段 B.酝酿阶段
C.明朗阶段 D.检验阶段
【解析】 本题考查思维创新的过程。明朗阶段是思维创新的突变阶段,这一阶段常常会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境界。
【答案】 C
3.天气炎热时,有人发明了带微型电扇的太阳帽;为了方便出行,人们发明了印有火车时刻表的一次性纸杯。这是( )
①运用思维发散中的检核表法,寻找新突破口、新思路
②用的是引入法找到的新突破口 ③运用组合法找到的新突破口 ④针对群体而言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材料中的事例属于检核表法中的组合方法,故①③入选;②④都不符合题意,舍去。
【答案】 B
4.为了揭示事物可能存在的其他性质和关系,寻求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功能与作用,人们常常需要运用发散思维。下列各项包含发散思维的是( )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