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1
- 资源简介:
约18890字。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本课设计意图
(一) 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识记
○实践的含义。
○实践的构成要素。
○实践的特点。
○真理的含义。
○真理的基本属性。
(2) 理解
○实践的基本形式。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3) 运用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原理,分析说明辩证唯物主义为什么说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的活动。
○列举生活实例,根据有关原理,论证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多元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列举生活实例,依据相关原理,阐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分析说明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2.能力目标
(1) 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学习真理论的内容,形成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
(2) 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120
(二)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内容目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提示与建议:例如,过去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历程,当前尚未破解的自然之谜和新出现的社会问题。讨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追求真理的信念与坚持实践标准相统一,就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撰文:《实践论》读后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 教学提纲
框题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及其特点
(1) 实践的含义。
○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2) 实践的特点。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