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近乎勇》教案1
- 资源简介:
约8090字。
第三课 知耻近乎勇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什么是自尊、知耻,了解自尊与自傲、虚荣的不同。
2.知道自尊知耻是个人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3.培养个人的知耻之心,提高辨别善恶、荣辱、是非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采取正确的方法面对羞耻感,从“知耻”而“记耻”,“记耻”而奋发,发挥羞耻心的积极作用。
2.正确对待自尊与虚荣、自尊与自傲,学会自尊,学会尊重别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个人勇于承认错误、改过自新、对他人和社会履行应尽义务的态度。
2.树立在个人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讲道德、负责任的价值观。
3.增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把个人的荣辱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结合起来,树立为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理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羞耻之心,义之端也”,“什么是自尊”,“自尊与自傲、虚荣的区别”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羞耻之心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改变陋习,培养良知”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知识体系
第一框 做人从知耻开始
1.什么是羞耻的观念?
羞耻的观念指: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要有羞辱惭愧之感。
2.羞耻之心有何重要意义?
(1)羞耻之心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一种精神力量。能使人改过自新,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去履行义务,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情。
(2)知耻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条件。
(3)羞耻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应,能够催人奋进。
(4)羞耻之心对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至关重要。对公民切实履行社会道德义务,树立道德责任感,具有普遍的实际意义。
(5)羞耻之心能树立公民对国家和民族的道德责任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励中国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从而促进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
3.如何培养羞耻之心?
培养羞耻之心,就要按照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第二框 立身需要自尊
1.什么是自尊?
自尊也称自尊心,是一种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
2.自尊的重要性是什么?
(1)自尊心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
(2)自尊是成才和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一个人有了自尊,就会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为人处世就会光明磊落。个人的生命因为有了自尊,才显得更加有力,社会也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这样的人,才更加繁荣强大。
3.如何正确区分自尊与虚荣、自尊与自傲?
自尊与虚荣不同。自尊是对自己负责,追求的是踏实;虚荣是为自己化妆,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和光彩。自尊与自傲不同。自尊的人没有傲气,但有正气;自傲的人自视清高,目中无人。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