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教案+反思+检测
教学设计政治_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doc
课后反思_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doc
评测练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do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政策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本课内容是对前一课理论知识的拓展和升华,也是贯彻和坚持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的体现。并依据课程标准要求设计为三目题: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第一目题,主要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告诉我们,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第二目和第三目构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主要讲授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层次、核心内容及实行的优越性相关知识。这三目题在知识编排上呈现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递进结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增加学生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同,珍惜巩固发展我国的民族关系,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思想活跃,关心时事,对新知识有较强的获取渴望。但大多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比较、分析、综合等能力有待加强。对某一知识有一定的表面的理解,不能形成专业的知识、系统的体系,不能更加深入的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挖掘。并且这部分知识多为党的方针政策,理论性比较强,教师要在课堂中努力营造学习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是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但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同时,通过对第一框的学习,学生们对于民族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框的讲解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加之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对于民族问题的涉及比较多,对于基本的民族知识学生有一定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关于民族问题抽象的模糊的知识转化为系统的具体的理论知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有重大的积极影响。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能力目标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
……
评测练习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 )
A.让少数民族人民自己行使自治权
B.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
C.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D.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2.根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 )
①人民法院 ②人民政府 ③人民检察院 ④人民代表大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理论同我国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里所说的“我国民族的具体实际”是指( )
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特点
②“大杂居、小聚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分布特点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