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的感觉》教案
- 资源简介:
约3860字。
第三课 有朋友的感觉
一、【教育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的情感;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主动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友谊,掌握发展真挚友情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友谊对自己发展的价值;可以发现现实中友谊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能够找出克服交往障碍、获得友谊的规则或解决问题的途径。
【知识】了解作为心理需求的友谊特征、友谊同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系;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学情分析
由于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同伴交往对于他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同伴交往更容易产生共鸣,更平等。同伴交往可以锻炼孩子自主、独立的能力,同伴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都是父母所不能替代的。缺乏同伴交往经验的孩子成年后可能会有人际交往适应不良问题。没有正常的同伴交往,不能和他人建立友情,孩子会产生孤独感,形成孤僻性格,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不利。尤其对于心理上逐渐远离父母、教师等成年人的中学生,同伴之间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现在的绝大多数初中生是独生子女,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不多,因此,他们缺乏与他人交往的经验,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比如,不能区分哥们儿义气和真正的友谊,发生矛盾时不能及时解决,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对学生情感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分析,我设置了以下教学难点和重点:
(二)教学难点、重点
教学难点:第一部分 “友谊,心灵的需要”:友情是一种重要的精神需要
在教学设计中我是通过马斯洛的人的需求示意图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难点的。
教学重点:友谊的重要性;“跨越障碍,寻求友谊”。导学生珍惜友谊,寻求友谊。
教学过程中我按照教材顺序设计活动把握这一重点。
(三)教材知识结构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闭锁心理调查表。
2、本课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学生准备:
1、预习教材内容,
2、
搜集、整理有关友谊的名言格言,准备课上与他人共享。
四、【教学活动设计】 第三课 有朋友的感觉
新课导入:歌曲导入
第一部分“友谊:心灵的需要”
第一层次 (共性角度)
讲授设计:成语故事导入——伯牙鼓琴,子期知音——播放flash,设问:你怎样看待俞伯牙摔琴呢?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目的:(1)让学生体会人除了衣食住行等物质需要外,还有精神需要。
(2)通过材料中友情的展示,让学生对于友谊是一种精神需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以上内容侧重于学生的自身感悟,学生虽有一定的理解,却还是有些疑惑,教师可根据学生前面交流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提示)
教材连接:人除了衣食住行等物质需要外,还有精神需要。友情就是一种重要的精神需要。离开了朋友,失去了友谊,人就会感到孤独。
第一部分“友谊:心灵的需要”
第二层次 (学生角度)
讲授设计:先放一段视频——有了烦恼跟谁说?——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目的:从学生自身生活角度,总结出友谊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青少年的一些心理变化,同时通过一个设问,让学生明白同父母,老师交流也是很重要的。
教材链接:进入少年期后,我们开始从心理上逐步摆脱对成人的依赖,与父母和老师的关系变得不像以前那样亲密。我们不太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而更愿意向自己的同龄伙伴特别是亲密朋友倾诉心事。因此,我们特别渴求友情。
第一部分“友谊:心灵的需要”
第三层次 (总结)
授课设计:
1、教师语言导入:我们很渴求友谊,有朋友的感觉也是十分的美好。让我们来看一篇文章《谈朋友》
展示文章内容“谈朋友 我喜欢朋友。喜欢朋友的天性使我上学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朋友在一起度过的。我的朋友各有各的爱好,有喜欢运动的,有喜欢音乐的,有喜欢聊天散步的。看运动会时,因为运动员中有我的朋友,所以我比别人看得更认真,比别人更了解运动规则
资源评论
{$comment}